1、案件事实是剖析报告的写作基础。在整个审查调查过程中,办案人员要始终保持问题意识,注意从与审查调查对象的谈话中分析梳理其违纪违法的主客观原因,重点关注理想信念、道德情操、价值观念、社会环境、家庭影响、职务身份、权力欲望、心态变化等要素。
2、要注重总结审查调查对象在个人经历、性格特点、心理状态和违纪违法行为等方面“与众不同”之处,切忌生搬硬套、千篇一律,导致写作“程式化”“模板化”。
3、案件警示是剖析报告的重要内容,在撰写对策建议时,切忌泛泛而谈、人云亦云,必要时可以听听审查调查对象的想法,他们结合自身违纪违法行为更能找准“病灶”、直击要害,提供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参考价值。
4、要使案件剖析报告成为警示教育的“活教材”,起到剖析一案、治理一线、警示一片的效果,就需要把功夫下在平时,把工作做在前头,认真琢磨、用心积累,不断提升报告撰写水平。
当前公安民警违纪违法的情况及原因分析
公安机关是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主力军,县级公安机关和公安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的前沿阵地,少数民警的违法违纪问题不仅直接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,影响了经济发展的软环境,还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。近年来,涉及公安机关的举报件,在全县纪检监察机关收到的举报中占相当比例。如何加强公安队伍建设,切实增强监督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,有效遏制和减少民警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,已成为摆在纪检监察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。
当代大学生违纪原因
(一) 学校方面
学校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环节薄弱,一直以来学生在中学阶段为了高考,过度重视数理化教学,忽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培养和提高,特别是对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和教育 。
在大学阶段,学校德育工作缺少针对性,虽然开设马列主义理论、思政教育及伦理学等课程,虽然课量安排充足,但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存在诸多问题,并且没有得到高校的重视解决。
在教学中与培养大学生“三观”的专题教育比较少,加之高校管理制度松散、弹性大,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,管理制度不健全,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,从而导致教学中学生无章可循,一些思想尚且不成熟的学生,很容易出现违纪违规的行为。
(二) 社会环境方面
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,极易激发和增强人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,同时,在学生思想中真与假、善与恶的概念混淆,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心理结构和价值观念,从而一些思想偏执、不成熟的大学生容易做出违纪违法的行为。
大学生虽然生活在学校中,但随着互联网通讯设施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化,大学生又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,一些社会不良风气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,扭曲大学生的道德观念。
(三) 家庭教育
家庭是每个人最先接触,也是接触最多的社会环境,对大学生来说是从小学习和认知人生最基本的一个场所,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,反之则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,成为导致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不可推卸的重要原因。通常父母家人的道德素养、价值标准及生活方式和行为,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个性品格。
(四) 大学生自身
大学生自身的行为是影响违纪行为的主观原因,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:
首先,学习目的不明确,缺乏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,在中学阶段很多学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人生目标,然一旦进入大学人生目标得以实现,那么很容易松懈,同时由于缺少新的目标,在学习中很容易出现精神空虚,将充沛的精力与时间浪费在玩乐之上,谈恋爱、上网、旷课现象严重。
其次,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差,缺乏自我自控能力,收到年龄、阅历的影响,大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,从而遵纪守法观念淡薄、意志力薄弱、易冲动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,缺乏学习动机和目的,面临学习和就业压力或者人际关系等问题,如果长期不得解决就会形成心理障碍。
最后,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,道德意识低下,一方面能够以社会准则来规范和约束自己,另一方面又过于以自我为中心,思维敏捷、接受信息片面性,思想稳定性差、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弱,因而如果受到过多消极因素影响,就会误入歧途,很多学生为了个人欲望,不顾学习规范和纪律,从而出现偷窃、赌博等现象。
扩展资料
当代大学生违纪现象的防治对策
(一) 加强对学生的管理
首先,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,塑造正确的“人生观、世界观、价值观”,让学生懂得明辨是非、善恶,认识和人情自己在社会公众面前的影响,自己违纪违法行为对个人、学校及社会带来的危害影响,自觉遵守纪律。
其次,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,规范个人行为,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,为教育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环境,严格教育和管理学生,运用科学的奖惩机制;最后,对大学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及时打击,依法严肃处理,帮助学生逐渐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。
(二) 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教学
高校教学应积极开设集医学、遗传学、伦理学和哲学等为一体的思想教育学科,解决大学生日常学习、生活及情感等方面存在的矛盾,对大学生的心理疾病做到预防、调节和治疗,对大学生违纪违法行为起到预防作用。
由此,高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教育,帮助大学生不断优化心理素质,帮助他们更好的解决心理矛盾,增强自我控制力和心理调节能力,提高自身心理修养,提高适应生活的能力和抗挫折能力。
(三) 构建文明的学风、校风,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
构建文明校风,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,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养人才,必须构建良好的与人环境,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受教育者。建设学校学风,关系到学生的知识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,加强校风、学风建设,从根本上减少学生的违纪行为。
上一篇:如何关闭手机广告推送
下一篇:宝宝腋下温度多少度算正常体温
发表评论